來源:湖南作家網(wǎng) 時間 : 2024-03-26
分享到:
說起貴定,大部分人都知道金海雪山,其實,貴定可不止金海雪山,形色各異的自然景觀、布依風情于一體,觀黔中美景,品云霧貢茶,嘗盤江狗肉,購盤江酥李,這,才是地道的、最接地氣的貴定。
接到貴定縣作協(xié)的誠摯邀請,從沒去過貴州的我,從度娘處了解了一些當?shù)氐娜宋臍v史、鄉(xiāng)情民風、少數(shù)民族文化、人居文化等,讓我對這片神奇的土地充滿著熱望與好奇,帶著心中的期待,來到這片靈秘之地,近距離接觸貴定的人文之美、生態(tài)之美和發(fā)展之美,唯恐自己才疏學淺、江郎才盡,摹畫不出她的美……
云霧繚繞潤茶香
“千年茶史碑為證,傲視群雄香天下”。來到貴定交流采風的第一站,是探訪云霧鎮(zhèn)鳥王村的云霧貢茶碑亭。
采風車一路向南行駛,沿途群山疊翠、云霧繚繞,車輛徐徐前行,約莫一個多小時的車程,倏然看到不遠處的山腰上一座亭臺樓閣橫亙在鄉(xiāng)野,山脊蜿蜒,石砌階梯向上延伸,在亭臺下方田地里耕種的鄉(xiāng)親在辛勤勞作,當我們拾級而上,和鄉(xiāng)親們親切招呼時,他們竟非常熱情地回應著我們,這熱情亦如鳥王村的云霧茶芳香馥郁、彌久留香……
登上亭臺,只見亭閣的正中,透明玻璃鑲嵌著一塊年代久遠的石碑,據(jù)史料記載,這石碑距今已有220多年歷史,碑文共228字。石碑上記載的文字早已風化斑駁,尋著石碑模糊的字跡,依稀打開那段塵封的歷史。乾隆五十五年(1757),貴定縣云霧鎮(zhèn)鳥王村生產(chǎn)的茶葉被乾隆欽點為貢茶之后,各級官吏以征收貢茶為名對茶農(nóng)層層盤剝。當?shù)夭柁r(nóng)不堪重負,用開水澆茶樹并以茶樹枯死為由,要求減免貢茶數(shù)量。朝廷知道后派人調(diào)查并懲處貪贓官員,對地處西南邊際以“貢茶”代交“皇糧”的云霧山區(qū)苗民,實行“懷柔”政策,暫時“準行停止”貢茶,減輕負擔,讓苗民休養(yǎng)生息,并規(guī)定不準地方官府差人加碼敲詐擾民,允許苗胞舉報違規(guī)加碼攤派者,撥銀420兩發(fā)交當?shù)匾髮嵵畱?,支持苗民發(fā)展“貢茶”生產(chǎn),還明確規(guī)定了貢茶數(shù)量,以利再年購辦貢茶。此舉深得苗民歡迎,遂將官府文告刻石勒碑。
眾文友圍繞亭臺四周的石碑依依鑒賞,賞讀石碑上的文字,探尋那段歷史塵煙中的故事。文友們在“萬古留芳”石碑前駐足停留,細讀石碑上篆刻的譯文,感受了云霧貢茶的深邃歷史、文化底蘊,一行人竟安靜了許多,這塊閃耀著貴州高原民族茶文化之光芒的石碑,在地勢不高、民族不多的東部沿海茶區(qū)是難以尋覓的。這兩塊石碑是貢茶歷史的見證碑,也是貢茶文化的承載碑。
感受了這份厚重與深邃,有文友建議合影留念,湘黔兩地文友齊聚亭前,相機定格了兩地作家的真摯友誼,同樣也記錄了貢茶碑前頂禮膜拜文人雅士的儒雅身影。
從貢茶碑亭而下,跟隨貴定文友向著云霧貢茶核心產(chǎn)區(qū)的鳥王村茶山深處走去,霧海茫茫的茶山,被晨霧蒙上層層白紗,抬首北望,目光近處的山坡上層層疊疊的茶樹郁郁蔥蔥,恰似涌動著綠色的波浪,更加彰顯著茶山的壯闊雄奇。
時下,因是早春,鳥王村10.8萬畝、海拔1100多米云霧縹緲的苗嶺云霧山脈間,還沒有采茶姑娘靚麗的倩影;若是晚春,一幅山間采茶影,一壺貢茶韻的美麗畫卷將會美不勝收……
彼時已接近中午,陽光的照射使得茶山越發(fā)清晰起來,這一株株被修剪得整齊的茶樹,像一個個舞姿婆娑的綠姑娘,盡情地伸展著輕盈曼妙的手臂;而藏在綠葉叢中嬌羞盛開的小花朵,有如潔白無瑕的精靈,色澤嫩白,心蕊金黃,又如初戀的少女,微微開啟的花瓣,唇齒輕啟、嬌羞含苞,一陣微風吹過,花兒們悄然散發(fā)著沁人心脾的幽香。在茶樹茂密的枝蔓叢葉之下,我看到一顆顆圓潤光潔的不知名的栗棕色串串小籽,狀如小小的菩提子,靜靜地躺在地上,等待著路人的撿拾。
跟隨貴定文友姐妹們一路談笑風生,開心地合影留念,或齊足踢腿或伸手扶肩或托腮凝眸,醉在“困酣嬌眼、欲開還閉”的意境里。言語笑談間得知:鳥王村,村寨因其布局,早有“鳥王十八寨,寨寨十八家”之說,村里苗族同胞世代生活在云霧繚繞的茶山之中,素有好茶習性,處處留有制茶遺風。
貴定的山清水秀,云霧山脈的天然地理氣候,蘊藏著清芳溢韻的貴定云霧貢茶,孕育了千年的貢茶文化,貢茶碑的記載更是見證著云霧貢茶的深厚底蘊。
從山間一片葉,到萬家杯中茶,茶葉的生長與旅行,講述著關(guān)于文明與生活的故事,沉淀著當?shù)睾]饷绐毺氐膬r值理念。
花箋茗碗香千載,云霧繚繞潤茶香。正是這繚繞霧海,培植這一枚枚嫩綠,因揉捻而卷曲,遇溫水而舒展,歷經(jīng)千年風雨依舊蒼勁雄健、茗馥盎然,口碑延續(xù)百年經(jīng)久不衰……
佛光普照映禪心
是誰行走在婉轉(zhuǎn)的廊道里,拿著一塊畫板,尋覓著黔中重鎮(zhèn)無盡的詩意;是誰馳騁于風雨兼程中,流連于水榭樓閣間,撿拾著一段溫潤的光陰;又是誰背負行囊一路前行,輕輕舒展一懷雅韻,在莊嚴肅穆的廟宇里朝拜著古老的文明。
陽寶山,前山曰蓮花山,后山曰飛鳳山,前后山形相連,遙相呼應,人稱飛鳳踩蓮,其意境深遠,形象特別逼真。初識陽寶山,是多年前曾讀到的一篇游記散文。記得文中有這樣一段話:昔日修煉的高僧已吃盡仙丹,遁入西方極樂世界,空遺下這滿山的斷墻殘壁,留與后人遐想。由于語句精妙,所以至今不忘。
周日的上午,湘黔兩地作家?guī)е\敬畏之心,拜謁了這方圣地。三月的陽寶山,淺草茵茵,空山凝云,有限的綠色,遮蓋不了些許的蒼涼,由于山上氣候較山外低寒,使得這里的春天比山外來得更晚一些。盡管如此,陽寶山的魅力依然不減,我們一行徜徉其間,不為燒香拜佛,只為感受那歷史文化的滄桑印記。
草木蔓發(fā),春山可望。車沿山道蜿蜒而上,直到半山腰蓮花寺前停了下來。沿著寺廟前的山道緩坡而下,就是著名的陽寶山塔林,當?shù)厮追Q“和尚墳”。
我們跟隨貴定作協(xié)羅副主席的步伐一路前行,他邊走邊講述著關(guān)于陽寶山的故事,說話間,不覺已來到靈塔的山門前。放眼望去,一座座靈塔與和尚墳掩映在萋萋荒草中,圓形、方形、六角形、八角形、寶塔形的各類塔尖,在白霧茫茫下發(fā)出些許黝黑的光,訴說著千百年前的晨鐘暮鼓,以及歲月的滄桑。從同行文友口中得知,陽寶山是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這里有靈塔100余座,和尚墓70余座,和尚小土墳100余個,整個塔林占地面積10多萬平方米,其年代自明崇禎初至解放前夕,最高石塔逾4米,其規(guī)模之大,數(shù)量之多,堪稱中國罕見、西南一絕。
邊走邊聽,一行文友不禁走到一座巨型墓前,其中有位文友指著墓碑上斑駁的碑文說,這上面寫著高僧的職務是“僧綱司”。僧綱司是明洪武年間僧官制度中省府級地方僧官的職務,當時的貴州僧綱司在陽寶山的蓮花寺駐棲,圓寂后安葬于此。后經(jīng)專家考證,在明清時期,陽寶山即與四川峨眉山、云南雞足山并稱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,且互有交際,僧侶最多時達200余人,可見這里當時旺盛香火的顯赫盛況。
拜謁靈塔,心境于實景中悟道,凈思想通透,想文化貴定,不禁心生感嘆:如此飽含歷史與厚重文化底蘊的靈塔群,地方黨政、文旅部門、民宗部門或者當?shù)胤鸾虆f(xié)會有沒有組織過一年一度的清明祭祀朝拜紀念活動?或者在陽寶山景區(qū)開展過佛教文化節(jié)等相關(guān)主題的紀念活動,那滿山滿坡的荒涼與寂寥,讓人不禁雙目含淚、心生寒涼……
“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,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,也屬于子孫萬代?!卑葜]返回的路上不禁想起習總書記深刻論述給人的啟迪。文物是人類歷史的見證,承載著先人的智慧與情感。每一件文物都是獨一無二的,其背后隱藏著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,反映了不同時期、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,其為后人提供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價值,不可估量。讓中華文脈綿延賡續(xù)、文明薪火代代相傳是一代又一代人必須擔負的新的文化使命。
返程行至半山腰,一座雄偉肅穆的寺廟呈現(xiàn)眼前,這是當?shù)卣亟ǖ纳徎ㄋ隆?jù)康熙《貴州通志》卷二十四?之“仙群”記載:“白云,大理人,戒行精嚴,仗錫幾遍天下。萬歷庚辰,至陽寶山,探幽采勝,直窮藪澤。山故多虎,主僧止之,弗聽,里糧坐澤中,凡八日。時方大雪,僧所止,有鹿臥其地,雪開弗及,其虎亦絕,主僧異焉。誓:去來必建叢林。去十年,果來,建千佛閣,備極精巧,前后樓數(shù)十楹,飛甍建瓴,巍然巨觀,為黔中名山。寺成去之,至今遺像猶存,椎官陳衷,葵匾其門,曰:云常在。寂明,白云弟子,戒行不滅于師,天啟間,安賊叛圍新添城,徒眾逃散,寂明不去,賊入寺,諭以大義,賊眾俯首,不赦加害,年七十無疾終?!笔妨详愂龅氖前自拼蠛蜕袕脑颇蟻淼劫F定陽寶山,見到山勢雄奇,決定在這里興建佛教叢林,不料天啟年間貴州水西土司安氏造反,攻城拔寨打到陽寶山,居然為白云的徒弟所折服,而沒有殺害他也沒有破壞陽寶山。據(jù)說,陽寶山香火旺盛時有僧人200多人。經(jīng)幾代僧人建起的寺廟,在歷史的進程中幾度沉淪……時至今日,山巔原本的蓮花寺只剩一個斷壁殘垣的遺址。
歷史的長河滄桑巨變,不變的卻是永恒的陽寶山,在一代又一代貴定兒女的精心呵護下,山清水更秀,引來更多的觀光旅游者,讓陽寶山煥發(fā)出熠熠生輝的神采,相信貴定兒女將用智慧和汗水,守護好挖掘好傳承好陽寶山珍貴的歷史文化瑰寶,再創(chuàng)陽寶山文化古跡的亮點,保護陽寶山古剎遺址,有利開發(fā),把陽寶山建成湘黔川乃至全國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。如今,宏偉壯觀的蓮花寺,靜靜地矗立在山林之間。陽寶山蓮花寺之神韻,真乃黔峰獨秀。重建陽寶山寺廟,既保護了文物又使貴定增添了一個新的旅游景點。
步入新建的蓮花寺門,樹木茂盛,青石鋪路,仿若隔世。是日也,春風和煦,風輕云淡,寺內(nèi)香煙繚繞,梵音低唱,清幽深遠,引人入勝。文友們拾級而上,目之所及,檐角飛揚,石階平整,寺內(nèi)的一磚一瓦,都透露著厚重和深邃。殿堂之內(nèi),佛像莊嚴,香煙裊裊,禪音聲聲入耳,心靈得以洗禮與凈化,靜聽梵音,頓覺內(nèi)心清明,萬物皆空。
此刻,心如止水,感受著寺廟的寧靜與莊重。文友們虔誠地點燃香燭、書寫心愿牌,寄托著信仰,護佑家人平安健康、幸福吉祥,更找到了心靈的歸宿。在這里,可以放下塵世的紛擾,讓心靈得到片刻的寧靜與慰藉。寺廟的韻味,如同茶香,細細品味,方能領(lǐng)悟其中的深意,不是么?
離寺而去,極目遠眺,站在海拔1500多米的陽寶山,此刻雖沒有壯麗的日出、旖旎的芳景,但眼前的千里云山,磅礴的霧海景觀,著實讓人震撼,真可謂“云聯(lián)一片寺前寺,露擁千層山外山”。
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,探訪了塔林、蓮花寺,催促返程的車鳴聲已響起,還來不及一一探訪,也沒能找到陽寶古橋、古驛道、蓮花寺遺址、絕類軼輪石匾,或許正好可以當做下次再來重游的理由吧!
【作者簡介】
寧小華,女,湖南洞口人。畢業(yè)于湖南師范大學,毛澤東文學院第十六期中青年作家研討班學員,毛澤東文學院首期報告文學作家班學員。湖南省作協(xié)會員。洞口縣第十八屆人大常委會委員、洞口縣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兼秘書長。作品散見《湖南文學》《學習強國》《神州時代藝術(shù)》《湖南散文》《湖南日報》《長沙晚報》《湖南工人報》《張家界日報》《湘潭日報》《邵陽日報》等刊物,入選《中國年度優(yōu)秀詩歌2019卷》《湖南散文年選》《湖南詩歌年選》等選本。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(quán)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