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(wǎng)>文學閱讀>散文

莊居湘:一座江南古城的氣質(zhì)

來源:長沙晚報   時間 : 2024-06-05

 

分享到:

未曾去過也未曾認真研究過紹興。提到紹興聯(lián)想最多的便是魯迅故鄉(xiāng)和他筆下的江南水鎮(zhèn)。今年,正是“四月江南暑尚微,虛堂初換葛衣時”,我參加由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、浙江日報報業(yè)集團聯(lián)合主辦的“循跡溯源·文化紹興行”百名文化記者采訪調(diào)研活動。短短幾天,隨著循跡溯源采訪的深入,我仿佛走進歷史深處,穿越了紹興上下幾千年。再回首,眼中的紹興不再僅僅只有小橋流水的別致,不再只是吳儂軟語的小家碧玉,更不再是那不起眼的鄰家小妹啦,而是令我敬仰的集古氣、文氣、骨氣于一身的大咖!

城市是有生命的,也是有個性和氣質(zhì)的。城市氣質(zhì)是獨特的歷史與人文地理長期交融積淀的結(jié)晶,無形而又無處不在。紹興是充滿現(xiàn)代氣息的城市,但是當你走近它時,卻發(fā)現(xiàn)它具有另一種內(nèi)在氣質(zhì),那就是古氣。何謂古氣,《梁書·文學傳上·吳均》中有“ 均文體清拔有古氣”,古氣指文體之氣,這里將其借用為城市之氣。

紹興的古氣來自它悠久的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。我國長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區(qū)的河姆渡文化是距今約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,而紹興離河姆渡遺址不到100公里,說明從河姆渡文化開始,這里就誕生了文明的源頭。大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(tǒng)一王朝夏朝的奠基人,更是歷代傳頌、家喻戶曉的治水英雄,這位大英雄與紹興有著很深的淵源。紹興境內(nèi)的會稽山早先叫茅山,大禹治水告成后在這里召集諸侯論功行賞更名為會稽山,會稽即“會計”,這也成了我國會計制度的發(fā)端。大禹早年在紹興娶涂山氏為妻,晚年東巡駕崩又歸葬于會稽山。4000多年后的這個四月,在紹興會稽山麓古木參天的大禹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區(qū),我們一行到此無限景仰地祭拜了這位先祖。《史記·夏本紀》記載:“大禹,姓姒名文命?!倍B興大禹陵外有個禹陵村(現(xiàn)為社區(qū)),那里人多姓“姒”。上古八大姓都帶有一個“女”,如“姬”“嬴”,而“姒”姓就是其中之一。據(jù)說,全國只有2000多人姓姒,基本集中在紹興。一個“姒”姓禹陵村的存在,頃刻讓人覺得紹興格外古樸厚重。

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盡人皆知。它就發(fā)生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的紹興。其實,越王勾踐還干了一件大事。公元前490年,勾踐命輔佐大臣范蠡依地勢、交通等自然環(huán)境建立了越國都城,紹興的城市建設自此開始。而這一故事中的范蠡,后棄官經(jīng)商致富,世傳為陶朱公,被后人譽為“中華商圣”。“中國古代四大美女”之一的越國美女西施,就是越王勾踐對吳王夫差實施美人計的女主。

從越國建都至今,紹興歷經(jīng)2500多年風雨,城址不變。而紹興地名的出現(xiàn)也將近900年了。公元1129年10月,在金兵的追擊下,宋高宗趙構(gòu)南逃至越州,12月,復由越州出奔臺州、溫州等地,次年四月,重返越州,越州兩次成為南宋臨時首都。1131年,趙構(gòu)取“紹奕世之宏休,興百年之丕緒”之意,改越州為紹興,并升格為紹興府。

紹興充滿文氣。文氣本指文章的氣韻風格,亦指文脈,有時也形容某人文雅。這里用來形容城市的一種氣質(zhì)。

紹興是一座文化浸潤兩千多年的城市。行走其中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它其實是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,全市各級文保單位達197處之多,仿佛每一座石拱橋、每一塊青石板都在述說歷史。在越城區(qū),只需步行,你就可以輕松地從魯迅讀書的三味書屋走到明朝徐渭的青藤書屋,再步行至南宋詩人陸游為前妻唐婉題寫《釵頭鳳》的沈園游覽。隨便走走,一座不起眼的小橋旁竟立著一塊石碑:晉王右軍題扇橋。據(jù)說,王右軍即大書法家王羲之當年路過此橋,見賣六角扇的老婆婆因扇子無人問津滿臉愁容,頓生惻隱之心,便提筆在她的扇子上題字,扇子身價倍增,老婆婆大賺了一筆。再看看小巷深處,那泛著油光的青石板路兩側(cè),粉墻黛瓦的屋宇內(nèi)外,到處印有王羲之的帖、賀知章的詩、陸游的詞、徐渭的書畫……徉徜大街小巷,書香幽幽,文氣習習。

這里文源淵遠,文脈流長,以歷史時間為軸來看,紹興大地有新石器文化、大禹文化、古越文化、名士文化、書畫文化、唐詩文化、宋韻文化、陽明文化、魯迅文化等。這些文化像一座座高峰矗立在人們心中。東晉王羲之雖原籍山東瑯琊,但定居山陰(今紹興)。在書法方面,他一變魏晉以來波挑用筆,獨創(chuàng)圓轉(zhuǎn)流利之體,與鐘繇并稱“鐘王”。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上巳,與謝安、孫綽等41人,在紹興蘭亭雅集,流觴曲水,飲酒賦詩,乘興寫就了被譽為“天下第一行書”的《蘭亭集序》,王羲之因此被后世尊為“書圣”,而蘭亭也因這場曲水流觴的風雅,成為書法圣地,每年農(nóng)歷三月初三的蘭亭書法節(jié),吸引無數(shù)文人墨客競相前來。而作為中國潑墨大寫意繪畫的開山鼻祖,明朝的徐渭,生于紹興長于紹興,卻沒有王羲之這樣瀟灑,他一生坎坷,九次自殺未遂,自嘲為“一個南腔北調(diào)人,幾間東倒西歪屋”。在繪畫方面,沖破前人因襲的種種藩籬,徹底摒棄傳統(tǒng)工筆技法的約束,將花鳥畫的抽象境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開辟了文人畫的新天地。徐渭別號青藤道士,石濤曾言:“青藤筆墨人間寶,數(shù)十年來無此道?!饼R白石則有句:“青藤、雪個、大滌子之畫,能橫涂縱抹,余心極服之,恨不生前三百年,為諸君磨墨理紙?!编嵃鍢騽t自刻一方印章:“青藤門下牛馬走?!?/p>

比徐渭大49歲,同為明朝的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的故里也在紹興。王陽明又叫王守仁,自號陽明子,世稱陽明先生。10歲遷居山陰。他提出“知行合一”觀,創(chuàng)立了“致良知”學說,又稱“心學”。他是我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和高峰,其思想流傳至日本、朝鮮及東南亞,至今仍受重視。

紹興人杰地靈,在秀山柔水、吳儂軟語中竟透著至柔至剛之氣——骨氣。何為骨氣?骨氣,指人為剛強不屈的氣概,指書法為筆力的雄健氣勢。如果指城市,應是文化鮮明的以敢于開拓與擔當、敢于斗爭與犧牲、憂國愛民與堅貞不屈為主的公共精神。

這種精神基因可以從大禹治水開始追溯。遠古時期,天地茫茫,宇宙洪荒,人民飽受海浸水淹之苦。堯帝讓禹父鯀治水。鯀逢洪筑壩,遇水建堤,采用“堙”的辦法,九年而水不息。鯀死后,禹受命繼續(xù)治水,來到紹興之地,他反其父道鑿山疏流,將水引入東海,使這片淺海沼澤之地重新成為平原。大禹治水親力親為,《韓非子·五蠹》記述大禹“手執(zhí)耒錘,以民為先”。新婚四天便離家治水。爾后8年“三過家門而不入”,他這種身先士卒堅韌不拔與抗擊洪水的斗爭精神,公而忘私不怕犧牲的擔當精神,不拘舊法敢于開拓的創(chuàng)新精神被傳為千古佳話,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,當然也更深地注入到了紹興人民的精神基因之中。

千百年來,人們傳頌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,其實推崇的是刻苦自勵、發(fā)奮圖強的精神。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稱其有“禹之遺烈”。無論是大禹治水的精神,還是勾踐臥薪嘗膽的精神,都是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,也無聲無息地影響著歷朝歷代的紹興人。紹興文化名人中那種不媚流俗、不擬古人、天馬行空、我行我素、奮筆狀世的思想境界就體現(xiàn)了這種精神。王羲之創(chuàng)造了“飄若浮云、矯若驚龍”的書體,謝靈運開創(chuàng)了山水詩派,楊維楨獨創(chuàng)“鐵崖詩體”,徐渭創(chuàng)建了大寫意青藤畫派,張岱的散文自成一體,趙之謙的篆刻獨步藝苑……在思想理論上,王充的“求實誠”“疾虛妄”、王陽明的“致良知”與“知行合一”、張岱的“物性自隨”說、趙之謙的“野拙”等等,其實都有不屈精神。

在憂國愛民方面,每逢國難都有紹興人挺身而出,為民請命、為國犧牲充當脊梁式人物。毛澤東曾寫道:“鑒湖越臺名士鄉(xiāng),憂忡為國痛斷腸?!毙戾a麟、秋瑾、陶成章史稱“紹興辛亥三杰”。徐錫麟從小以越王勾踐為偶像,曾言:“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邦……寧能無臥薪嘗膽沼吳復越之志乎?!鼻镨鴮憽秳Ω琛罚骸八郎皇赂而櫭?,人生到此方英盡。”面對敵人槍口,他們堅貞不屈,從容就義?!皩W界泰斗、人世楷?!辈淘?、“民族脊梁”魯迅、開國總理周恩來等紹興籍人士,也紛立潮頭,追求獨立、自由、民主、科學、愛國、進步。毛澤東評價“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,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。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。魯迅是在文化戰(zhàn)線上的民族英雄?!?/p>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(quán)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