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湖南散文 時間 : 2020-11-27
分享到:
這些天,妻子一直念叨著,要我陪她回50年前下鄉(xiāng)插隊的書香村去看看。
一個陽光燦爛的夏日,我倆攜手同往。
妻子很早起來,就忙著梳妝自己。她像是很久沒有回娘家的女兒,把自己精心地打扮一了番。
書香村位于瀏陽河上游的大溪河畔,離省城有100多公里,是江南典型的稻田山水林蔭村莊。我記得妻子跟我說過,她插隊時,所在村叫書江村。直到2004年,丁山、圳培和書江村合并,改名為“書香村”。“書香”最早由來,是大自然中有一種植物,叫蕓草。古時讀書人愛書,將蕓草夾在書中,其發(fā)出的香氣能殺死書蟲。后來人們便將書中散發(fā)出的縷縷香氣,稱為書香。書香村天然生態(tài)良好,長年都籠罩在一片碧綠迷朦的樹煙里。早晨起來行走,在路邊籬下,都可看到沾在花草葉片上的露珠晶瑩發(fā)亮,讓人見著心清氣爽。
晨陽升起,光芒鮮麗。朝霞如花,襯著層層疊疊的山嶺,燦美如畫。車子在鋪著瀝青、泛著黏黑的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駛,不一會就進入了在藍湛湛的天空覆蓋下,群峰起伏、山脈逶迤、林掩房屋、綠色蕩漾的丘陵山川。望著從山腳延伸而來,由遠而近的層層梯田,蕩起青色禾苗的微微漣漪,就如鋪開的翡翠錦緞,在大地的懷抱輕輕地蠕起抖動,給我這顆游子的心,送來了水稻的芬芳和濕潤空氣的清爽。
這是一幅蕩漾著纏綿鄉(xiāng)情的水墨丹青,它能勾起縷縷難忘的青春回憶。坐在車上的妻子,此刻我想,她的眼前定然會浮現(xiàn)知青歲月的滴汗入土,春種秋收,雨影燈愁,清冷苦澀乃至當初的朦朧希翼。
其實,想到這段歲月,我的心情也很復雜。
車子慢慢放緩了速度。從高速公路下來,越過山的坳口,通往書香村的寬廣柏油路便出現(xiàn)在眼前。妻子激動地朝窗外喊:“書香村到了”!我偏頭凝眸窗外,一條色彩繽紛、與綠色盈滿田垅的烤煙基地接壤、高低有序的茂盛花木林帶,就從車的右側掠過。細看這些生機盎然的花木竹林,有可移植于街市公園,令人相念的修竹;有可居于樓堂,美艷溢香的花枝;有可風雅入室,亭立窗臺的蘭草;還有不畏風霜雪雨、盡顯君子風骨的紅梽木。望著眼前這片玲瓏偉岸、朝氣蓬勃、經典恬靜、洋溢著生命的青蔥和燦爛的花木林園,我讀出了書香村人胸中的錦山繡水、自然靈光、詩書畫境。我在這里,聞到了濃郁的鄉(xiāng)土氣息,欣賞到了絢麗的鄉(xiāng)野色彩。我明白了,為什么妻子多次催我來書香村。原來她的心和情就一直根植在這里!
在村上圖書館門口等候的鄉(xiāng)親,見到我們從車上下來,跑著擁過來。妻子一見到她認識的老鄉(xiāng)親,眼睛里盈滿了淚花。我同樣激動,不斷地和鄉(xiāng)親們握手。昔日的書香村,已經完全改變了模樣。妻子邊走邊指著,身邊一棵棵高大參天的古老香樟樹對我說,這些樟樹那時候就長得綠蔭如蓋。在田間勞動歇息時,我們常在樹下乘涼。我走近一看,樹上都掛著保護古樹的牌子。心想,真不容易,歷經歲月的顛簸,這些古樹還依然蓬勃茂盛地挺立著,默默守護這方水土,就說明書香村人早有強烈的生態(tài)保護意識。看到身邊一棟棟綠樹掩映、門口貼著對聯(lián)、屋前栽種著花草的紅磚樓房,妻子東指西指,不斷問老鄉(xiāng),這是誰家的宅院。我知道,妻子插隊時,這里十分貧困,交通閉塞,缺水缺電。鄉(xiāng)親們連飯也吃不飽,穿的是打補丁的粗布衣裳,住的是透風漏雨的土磚屋。那時,她在村上小學當民辦教師,學校的教舍,就是一棟矮小的土磚屋。住在屋里四面來風,天一下雨,就得用臉盆,去接從屋頂?shù)温┫聛淼挠晁???墒撬钅畈煌氖牵@里的孩子非常認真讀書,學生的家長如何關心照顧她。我知道她對自己工作過的學校,仍一往情深。便走到前面對妻子說,現(xiàn)在就去看看你當年教過書的學校。
將近中午,頭頂?shù)年柟飧裢饷髁?,把整個村莊照得金光燦燦,連地上的沙粒也閃閃發(fā)光。走進學校,就像走進了一座花園。一排排綠樹簇擁著高大敞亮的教學大樓。打開教室窗門,就能碰到靠窗的樹木伸展開的青枝綠葉。校園里種植的花草,一株株,一叢叢,搖曳著碧翠和艷麗。身臨其境,我仿佛看見一位扎著小辮子的城里女知青,正在操場和孩子們一起跳繩歡笑。前坪正面,鮮花叢中聳立著一尊雕塑。這個被雕塑的讀書人就出生在這里。他叫孔昭綬,這所學校就是他創(chuàng)建的。孔昭綬從日本留學歸來,1917年就任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校長。這年毛澤東25歲,正在一師八班讀書。孔昭綬的孫輩孔建國已快80歲,家中仍保留著孔昭綬當校長時一師師生花名冊。他拿著已紙張發(fā)黃的花名冊給我看。告訴我,爺爺辦學特別強調:“人可鑄,金可熔,麗澤紹高風。”所以那時的湖南一師就有一批像徐特立、楊昌濟、何叔衡、毛澤東、田漢、蔡和森那樣的進步老師和學生。看到我很專注地站在學校門口,看那塊寫著“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實習基地”的牌子,女村支書盧俊紅對我說:“書江學校已經多次翻修改建,才有了今天的樣子。開展鄉(xiāng)村旅游以來,從四面八方到這里參觀的人越來越多。”她還說,書香村人讀書,已成為一種文化觀念,家家都很看重教子女讀書?;謴透呖家詠?,全村960戶人家就走出了518名大學生,16個博士生,52個碩士生。聽了這番介紹,我對書香村的讀書傳統(tǒng)有了更深層的了解。
吃午飯時,老鄉(xiāng)特地做了當年妻子在插隊時喜歡吃的小竹筍炒酸菜、香蔥煎雞蛋、蒸紫蘇嗦螺等土菜。吃著這些可口的家常菜,我真切地感受著家鄉(xiāng)的煙火味與人生歲月的油鹽咸淡。席間,我對村支書說:下午我想去拜會那位取村名的老教師。
老教師叫李學樹,就住在村中的桃樹林邊。
午后的陽光斜斜照進李家宅院,那柔美的光線,把墻角的綠草、墻上的藤蘿,都勾畫的枝葉清晰,躍然入眼。大門旁邊墻上,掛著村上授予的“四點小課堂”的牌子。我一看就知道,李老是村上的“翰墨書香達人”,每天還要輔導下午4點放學的村上孩子。走進屋內,廳堂擺放整齊的桌、椅、條柜、沙發(fā)。墻上貼著的對聯(lián)、書畫,無不表達著李老對歲月光陰的珍惜,現(xiàn)世安穩(wěn)的感懷。在與李老的交談中,我了解到,他從1950年開始,就到這里教書,今年已經93歲了,一直沒有離開過。他自家就培養(yǎng)出5個博士,9個碩士生。他對我說,村上不少家庭三代人他都教過他們的書。有的家庭交不起學費時,就用自己的工資幫他們交學費。他拉著我的手,動情地說,我一生教書,最深的感受就是,無論你有多窮,一定要讓子女多讀書,這樣才能出人才,才能成事業(yè),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。老人的話是慧語燭光。我不斷向老人點頭表達敬意。
書香村一代又一代人,年年歲歲都氤氳在書香里。他們總為自家孩子能否考上大學為榮辱,能否為國家作貢獻而自豪。連同村口的桃塢、竹林;村中的幽蘭、紫薇;池邊的垂柳、金菊,都會映照出山村的世相面貌姿態(tài)和現(xiàn)實生活的豐富情緒。在晨光里、在路燈下,鄉(xiāng)親們臉上泛起的光澤,小學生們奔跑的聲響,老人們快活的談笑,都一齊在化作夢想的斑斕、日子的歡欣在涌動。當夜風帶走了白天沸揚的微塵和喧囂,又會有村上的妙齡男女,在湖邊相擁私語,彼此傾吐對這片土地、村落,對流動時光的遐想。他們不是想著離開,更多的是想著,怎樣創(chuàng)造新的美好。在座談會上,老支書叼起香煙,深吸一口,興奮地說,幾十年前,我們夢想的農村水利自流化、家庭電器化、農業(yè)機械化,想不到都變成了現(xiàn)實?,F(xiàn)在書香村民最快樂的時光,就是吃過晚飯,收拾好家務,傾家出動,扶老攜幼到幸福屋場閑坐、聊天、看節(jié)目、下棋、玩游戲、跳舞、唱歌。大多數(shù)年輕人,就去小講堂聽課,圖書室看書。
盧義方是書香村第一個到縣城辦窗簾加工廠的青年詞作家。他知道我也寫歌詞,便從縣城開車回村見我。坐在我身邊的盧義方有些拘謹,嘴巴顯得不是很靈,可他兩眼放光,我看到了他內心的亮堂。他對我說,我寫歌,就是為了表達對家鄉(xiāng)的熱愛,表達鄉(xiāng)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我?guī)缀跆焯煸谙?,在寫,想把一切都寫進歌里。他的話,讓我感知了什么叫接地氣,什么是創(chuàng)作的源泉?我還從和他的談話中知道,從村里走出的大學生、研究生,都經?;卮逄酵改膏l(xiāng)親,支持村上建文化設施的一些生動細節(jié)。村上以琴、棋、書、畫、親子耕讀、敬老孝順為題的幸福屋場,都是他們回來幫助設計、書寫、畫畫和村民共同捐資出力建的?,F(xiàn)在書香村內外聯(lián)動、老少參與的志愿者文明實踐、精細服務已成為常態(tài)。所有這些,無時不在激蕩他心中的情感波濤,他不吐不快。盧義方寫出的《看山看水唱書香》的歌曲,就是書香村真實的美好生活寫照。
青山疊翠沐朝暉
鳥飛藍天彩云追
碧水繞村花果香
紅樓屋場綻芳菲
歡歌唱得小康來
書香綿綿夢相隨
在村部會議室,我聽村支書介紹他們建設全面小康村的情況時,便插話詢問低保戶的生活狀況。村支書告訴我,這些年全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,只剩下幾個低保戶沒有蓋新房屋。他說,進入全面小康,一個也不能少,村上就拿錢幫助他們都蓋起了新房。聽完村支書的介紹,我提議去看低保戶新蓋的房子。村支書說:“好,我?guī)銈內タ匆粋€今年已83歲的低保戶黎家興吧!”
沿著通向綠色田垅深處的水泥路,我們來到黎家興的家。這是一棟新蓋的紅磚平房。在屋內,我仔細察看裝修一新、窗明幾凈的廳堂,走入臥室,看到室內擺設的各種家具,自己的心境也變得開朗起來。站在門口,照見天空,有白云飄飛,望近田遠山,有綠色養(yǎng)眼。黎家興老人興奮地拉著我的手,指著貼在墻上他自己編寫的《文明三字經》,不停地說,感謝黨,感謝新時代……他的已滿頭白發(fā)的老伴,也喜笑顏開地望著我。此情此景,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。我從他們臉上讀出了一對農村老夫婦,長年流淌在心中的純樸期盼。
村上的達人館,是村民最親近的地方。因為這里展出著,書香村評出的“大美達人”的照片和先進事跡介紹。他們中有熱心公益事業(yè)“助人為樂”的達人,有幫助鄰里“志愿服務的達人”,有精心照料老人“孝老愛親的達人”,有書香傳家“教書育人達人”,有“帶頭奔小康的達人”。這些達人,實際上是新時期農村的新鄉(xiāng)賢,是村民可仿效的身邊楷模。是啊!現(xiàn)在農村富了、美了,生活生產環(huán)境改善了,精神成長同步跟上,這是多好的事,這就是最美的鄉(xiāng)村樂章。在這個達人館,我不僅看到了村黨支部舉旗引路,帶領村民脫貧致富,種糧、種樹、種花、種菜、種煙、種水果、養(yǎng)魚蝦,實現(xiàn)了產業(yè)升級;還看到了他們興修道路、水利、實行垃圾分類、改廁、建設小微水體濕地公園、優(yōu)化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現(xiàn)實圖景。更令人感奮的是,這些年,他們村上特別注重種文化,創(chuàng)文明,培根鑄魂,用文化滋潤理想、信念、道德、風尚和生活情趣。
我以往也到過許多山區(qū)貧困村做調查,那時不少村把精神文明建設看成是做虛功。標語口號喊得響,就是落不到實處。這次我在書香村的所見所聞,接觸的人和事,就讓我感到一點也不虛,而且是實打實,一針對一線,入心入腦,見人見物見精神。來到這里的人們,可以從這里的每一棵古樹,能想到曾經深藏在原始景致里的貧困故事;從這里的每一條小溪,能聽到村民伴著每天升起的炊煙,從內心發(fā)出的對改變山村舊貌的殷切呼喚;從這里的每一條村路,能看到村民們踏著泥濘、迎著風雨、峰回路轉、艱難創(chuàng)業(yè)的履痕;從這里的每一座橋梁,能感觸到鄉(xiāng)親們翻過一道道山巒,涉過一條條溪流,在白天,在夢里對美好未來的深情守望。
夕陽西下,晚霞染紅了天邊。我們興致未減,去看村后的古井。這是一口露天古井,據(jù)說有了幾百年的歷史。雖經風雨蒼桑,斗轉星移,至今長流不衰,清澈見底,卵石可見。我知道,井中的水是從山上的巖縫里流入的泉水,它與土地有著息息相通的血脈聯(lián)系。井的水面即使是一圈輕輕的顫動,都是大地生命呼吸的細微顯露。便問,為什么不修一座亭子,遮雨雪、灰塵、落葉。老鄉(xiāng)說,村上開會討論過,大家認為過去沒有建亭子,還是保持原樣好。我明白了老鄉(xiāng)的心思。其實,他們是在維系一條生生不息的鄉(xiāng)愁文化之源。我環(huán)顧四周,看到由井水滲入的池塘和水田,灌溉成長的水草蓮蓬,格外水靈鮮活,樸實如泥生溫厚,清新如露散流光。這時,我耳邊又響起了村支書的話:書香村種文化的實踐,使我看到村民精神境界的提升,現(xiàn)在連人都變得象樹木那樣純粹寧靜,又意氣風發(fā)。
呵!書香田園。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人。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